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总书记视察的这个地方有哪些保密往事?

发布者:刘忠明发布时间:2019-09-19浏览次数:86

70年前,党中央“进京赶考”,这里是进驻北平第一站,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基的光辉历史。7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重温共产党人的赶考“初心”。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并参观了香山革命纪念馆。

9月12日,习近平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


“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


中共中央秘密“搬家


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结束,全国解放指日可待。3月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共中央要“搬家”了,进城,进入北平。


“搬家”二字,说起来简单,但这个“家”,来头、规模都不小:上至中央领导下到机关工作人员,涉及到的人员有5000人之多,还有大量办公设备、文书档案、后勤器材等,光运输的卡车就要调配近百辆。更何况,那时的北平,并不太平:由于是和平解放,很多国民党的特务组织趁机潜伏了下来。他们深度隐藏,伺机作案,罪恶的暗杀名单上赫然写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李济深、郭沫若等……


因此,当时摆在中共中央面前的,有几大难题:如何短期内将整个队伍迁驻北平?警卫怎么安排?工作怎么保密?防空怎么部署?敌情如何消除?


中共中央当时有几处备选:颐和园、香山、八大处等。后来,经过实地考察,大家发现颐和园是旅游景点,如果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居住地,既要封园,也不利保密;而八大处和万寿路因为房屋不足,也被放弃了。


最后,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香山,当时,北平市市长叶剑英给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认为地区的选择,以香山为适当,只需牵动一家就可基本解决。


香山建起“劳动大学”


接到“新家选址”的调查结果后,中共中央并没有作出最后决定。2月3日,一个14人的工作小组再次从西柏坡出发奔赴北平,他们肩负一个重要的保密任务,而这次行动的负责人,则是中共保密工作史上赫赫有名的李克农。


经过全方位勘察后,李克农证实,香山地处北平西郊,离城里约20多公里,山高偏僻;前期考察的香山慈幼院有一批现成房屋,只要稍加修缮,便可提供给中央机关人员居住、办公。


收到李克农的汇报后,2月初,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成立了转移委员会,由杨尚昆等负责。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为了保密,将香山驻地对外称“劳动大学”。


历史正剧《换了人间》剧照


中共中央选择香山作为正式进城前的临时办公场所,还出于防空的考虑:敌人还控制着青岛,飞机随时有来袭的可能,香山距城较远,又与西山相连,易于警卫,又建了防空洞,相对来说安全。

历史正剧《换了人间》剧照


事实上,重要的党中央驻地叫做“大学”,这种保密的做法在西柏坡就有了先例,那时中共中央的驻地被称“工校”,刘少奇被称做“校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也是我党保密工作中的一个“特色做法”了。


和蔼可亲的“教书先生


由于代号“劳动大学”,毛泽东还有一段被百姓误以为是“教书先生”的保密趣谈。


在香山的这段时间里,毛泽东住进了双清别墅。

香山双清别墅内景——会议室兼会客室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住进了双清别墅北面的来青轩。



那时,毛泽东经常带着家人在香山散步,有时候看到路边的建筑工人们还会和他们拉拉家常。有一次他看见工人们吃的都是玉米面窝窝头就着干咸菜,便关心地问:“你们在外边干活,吃窝头就咸菜真辛苦。现在物价不稳定,生活还能保障吗?”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毛岸英、刘松林、李讷

在香山


这时,一位老工人说:“我们觉得这样就很不错了,在日本人占领时期,连窝头也吃不上,国民党在这儿的时候,干一天的工钱,早上能买5斤棒子面,下午再去就只能买3斤了,还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如今不一样了,过去挣的纸票子,现在挣的是小米,一天10斤小米,这样我们不吃亏,生活就有了保障


毛泽东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在向工人告别时,他很客气、礼貌地对他们说:“你们帮我们干活,谢谢你们。”


这些工人怎么也没想到,面前和他们亲切交谈的,竟是鼎鼎大名的毛泽东。毕竟,这里一直对外声称是一所“劳动大学”,工人们总以为毛泽东是大学的老师。后来一直到开国大典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和蔼可亲的“教书先生”,竟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做好新时代答卷人


从1949年的3月25日到9月21日,中共中央在香山工作了近半年。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毛泽东在香山看有关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报道


70年前,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之时,毛泽东强调:“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70年过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视察香山,带大家重温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正是激励我们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讲话


本期编辑:高  健


© 西华大学     地址:四川·成都·西华大学    蜀ICP备050064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