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又出事,你的手机真的安全吗?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9-03浏览次数:62

日前,Facebook又被爆出监听用户语音通话的负面消息,承认其雇佣了外部承包商,将Messenger录下来的用户对话语音转抄为文字。尽管Facebook强调了这些语音来源的完全匿名,并且都获得了提供者的同意,但是Facebook没有告知承包商雇员这样做的目的,外部承包商不仅不知道语音的来源,更加不知道Facebook为什么要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在众多用户的质疑声中,Facebook选择暂停语音转录文字的工作。

智能手机在今天已经成为获取信息最便捷的工具,但随之而来的手机私密性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你的手机真的安全吗?

手机安全面临的挑战

手机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使用便捷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普遍具备上网、录音、录像、拍照、定位等多种功能,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挑战。

音视频传输成为信息泄露的“监控器”。手机在待机的状态下,要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会产生电磁频谱,所以很容易被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
导航定位成为信息泄露的“跟踪仪”。手机实行实名制入网以来,机主与手机之间形成了严格的对应关系。一旦成为手机网络用户,即需完成身份注册,即使更换手机和SIM卡,还可通过声音、影像识别等方法来确定身份。为了给用户提供精准的导航及定位功能,解决手机漫游和越区切换的问题,手机运营商通过技术系统对各个用户实施准确定位和跟踪。因此,只要综合运用身份识别和导航定位功能,用户行动几乎完全透明。

明文传输成为信息泄露的“窃听器”。手机的通信通常情况是明文传输的,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甚至成为隐蔽的窃听器。

社交软件成为信息泄露的“启动器”。微博、微信、QQ、抖音等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壮大,它已经成为人们丰富生活、展示自我、互联沟通,甚至参政问政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些软件可以随意和搜索到的附近人或者可能认识的人进行聊天。智能手机还可以登录“空中交友”、同城约会等聊天交友网站,若在这个过程中被“有心人”盯上,很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或者敏感信息泄露,甚至威胁到个人人身与财产的安全。


手机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防止手机信息泄露,用户需增强防范意识,掌握手机安全防护常识和技能。
一是要掌握安全防范常识。不要轻易接听、接收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彩信、邮件,更不要去点击陌生短信、邮件中的链接。必要时关闭手机,彻底切断手机电源,防止被植入病毒或木马。不要把手机设置为自动开屏,每次开屏都应输入密码。要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图案和密码锁屏功能,防止别人解锁屏幕偷看个人隐私。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网络服务后,应及时注销手机账号登录状态,还应及时清除可能的敏感信息。
二是要利用正规平台下载App。智能手机用户下App件时,应登录官方平台下载,避免到论坛等非官方平台下载。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坚持在正规的手机运营商处维修维护手机,防止被植入病毒程序。安装App时,一定要详细查看软件索取的权限列表,出现敏感权限时要特别警惕。如果软件要求提供与服务无关的通讯录、短信等权限,如安装一个阅读App却要求获取摄像头的访问权限,就要警惕是否有陷阱。
三是要严格控制系统权限。手机用户应树立风险意识,尽量避免将访问个人隐私的权限和访问网络的权限同时授予可疑App。对于平常不用或很少使用的功能,如蓝牙、红外、手机定位、高清摄像等,应予以关闭或停止使用,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病毒搜索到,需要使用这些功能时再打开。当使用免费Wi-Fi时,只使用自己了解和信任的Wi-Fi,并且不要向外发送重要的个人信息以及使用支付类App。
四是要彻底删除不需要的信息。当用户删除或格式化手机存储介质中的信息时,这些信息并未真正被清除掉,只是删除了主引导区信息,修改了它的控制结构,并被标记为可覆盖。当有新的信息存入时,就可以覆盖原有信息,但未被覆盖时,只要不是物理原因被破坏,这些信息依然保留在存储介质中,能够被恢复。因此,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数据粉碎功能的手机软件,或者在将手机格式化后重复存储大量电影视频、垃圾文件、图片等无用数据到手机内存,再反复删除这些信息,使无效信息反复填满手机空间,彻底覆盖掉原来的信息,增加数据恢复难度。
另外,旧手机尽量不要随意转让或出售,应当进行物理销毁,以规避泄露隐私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利用多部手机,将工作和个人通信用途的手机与上网娱乐的手机从物理上分开,尽量将通讯录、短信等资料存在SIM卡中,把照片、图片等文件存到手机以外的外接存储器上,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END


(文章来源:《保密科学技术》;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 西华大学     地址:四川·成都·西华大学    蜀ICP备05006459号-1